中科院微生物所菌物标本馆发表生物分类学历史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分类学(Taxonomy)是区分生物体类别的学科,其内容为研究生物类群间的异同,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基因遗传、物种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自林奈时期起,近现代分类学已经发展了约270年。
2020年7月2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人员在Journal of Systematic & Evolution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h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axonomy, 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Fungi”的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全面回顾了生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态势,尤其关注了菌物分类学的发展现状。本研究获取了鸟类、哺乳动物、蜘蛛、两栖爬行动物、甲虫、植物和菌物7个主要真核生物类群的分类学数据。分析和比较发现,菌物物种的描述率在各个生物类群中为最低,仅有3–6%;而植物、哺乳动物和鸟类已描述的物种数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几年前的估计物种数量(表1)。
表1 一些主要真核生物类群的已描述物种数量和估计物种数量
统计各个类群描述物种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发现,哺乳动物和鸟类分别在1920年和1850年前后描述速度增速放缓,其余类群增长趋势较为相似。21世纪以来,菌物新物种发表的数量呈现指数型增长,而其他类群则处于缓慢增长、持平甚至下降状态(见图1A)。而在分类学者研究效率方面,各个类群的分类学者平均描述新物种的数量随时间而减少(图1B)。
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了菌物分类学的研究模式。研究类群方面,早期的分类学者多数是跨多个类群开展广泛研究,而现在的分类学者更趋向于在各个特色类群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团队方面,早期分类学者更喜欢“单打独斗”、独自完成新物种的描述和发表,但近几十年来,分类学者们更喜欢团队合作的研究模式,多数物种被2人及以上的分类学团队发表(图2)。在研究质量方面,每年新发表名称被接受的比例逐步上升,而异名、不合格或不合法名称等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这反映出新物种发表的质量在逐渐提高。
上述研究表明,菌物分类学相比于动植物分类学,在近二十年处于更加活跃的状态,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菌物分类学研究当中,新物种描述速度快速增长,分类学研究质量也有所提升。然而,菌物仍是自然界中描述率最低的主要生物分类群,面对94%以上的未描述物种,当前的研究效率远远不够,仍需进一步加强菌物分类研究队伍、探索高效准确发现新物种的方法。
来源: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