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树枝和茶叶残渣“养”出食用菌
在古代的田园生活中,人们对于修剪树木产生的树枝有很强的依赖。生火做饭、冬季取暖,树枝在古人的眼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已经成为了“沉重的负担”。比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杭州,每年都会为合理处置这些“生态垃圾”下一番苦功。
据杭州市风景园林学会统计,近年来杭州市风景名胜区每年树木修剪后的杂木树枝总量超过400吨。此外,杭州还有“丝绸之府”美称,盛名的背后是大规模的桑蚕养殖基地,每年闲置的废弃桑树枝高达数十万吨。以往,这些枝条不是当做柴火使用,就是送往垃圾场进行填埋,甚至被丢弃不管,任其被雨水冲入河道,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老树发新芽,处理品秒变抢手货
“利用废弃枝条栽培食用菌的想法,来源于之前的几次学会工作会议。”杭州市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周祖法回忆说,“当时杭州各学会因为工作聚到一起,风景园林学会提到了风景区废弃枝条难处理的问题,而我们对于食用菌的基质也有较大需求。在这个契机下,大家共同提出了这个想法。”周祖法介绍,理论上植物的枝条可以给食用菌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如果配备其他合适食用菌生长的环境,如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等,食用菌是完全能够生长的,但是实际操作还需解决一系列问题。
冰红茶茶渣成了食用菌的“产房”
杭州市云集了众多知名饮料企业,是中国最大的茶饮品生产城市之一。据杭州市茶叶学会统计,杭州市早在2013 年时,茶园面积就超过了54 万亩。茶叶在被提取有效物质之后,有超过6 万吨的茶叶渣剩余。和废弃枝条一样,茶叶渣也需要通过填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置,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压力。
“这些年,许多茶饮企业增加了产量,从而导致茶叶渣也逐年增加,速度超过了杭州市垃圾处置能力的增长,这给城市和企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杭州市农科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浙江省食用菌创新团队高级农艺师袁卫东表示。
困难的同时也隐藏着机遇。周祖法介绍,虽然对茶饮企业来说茶叶渣没有利用价值,但是对于食用菌来说,茶叶渣是优良的基质。有研究表明,一些茶叶深加工厂的茶叶废弃物干物质里,有17%-19% 的粗蛋白、16%-18% 的粗纤维和1%-2% 的茶多酚等等营养物质,能够为食用菌的成长提供优良环境。因为茶叶氮量丰富,食用菌生长的速度非常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茶叶渣种草菇实验(杭州市食用菌协会提供)
“通过茶叶学会了解到目前茶饮企业的状况后,食用菌协会开始探索利用茶叶渣栽培双孢蘑菇、草菇。这个全国首创的探索,目前已获得了良好成效。2017 年,除了杭州市农科院的试验栽培外,已经有两家农业基地引进了200 吨茶渣进行食用菌栽培。我们共同试验、讨论、调整,努力开发出了一套新的菌菇栽培办法。”
袁卫东说,尽管目前茶叶渣栽培食用菌的方法还有待完善,如茶叶渣水分过高,难以长期保存,需要开发专门的烘干技术等等,但已经引起了许多茶饮企业的兴趣,因为茶叶渣从原先的“一文不值”变成了企业的“另一项收入”,形成了效益、环保的双突破。这项技术在完善并且形成产业规模后,还将为周边甚至全国的市场提供示范。
绿色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建设
杭州市食用菌协会致力于推动食用菌行业的科技创新以及产业发展,已有30 余年的历史。通过林木枝条和茶叶渣栽培菌菇,协会为杭州市的绿色经济开辟出了一条新路。但这个创新,带给我们的思考还不仅是这些。周祖法说,许多好的点子、想法就在我们身边,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激活它。
“省内甚至全国的菇农了解到能用树木枝条和茶叶渣栽培菌菇,都非常有兴趣。但是原料供给涉及园林、农业、交通运输等多个环节,供应渠道不畅,导致成本太高,这就需要各部门共同打通渠道,将原料收集、供应方法标准化、产业化,才能鼓励菇农加入到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中来,从而让企业、农民、消费者享受到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便利。”
据悉,该项目属于杭州市科协“创新助力驱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由杭州市科协发起,旨在引导学会在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主动作为,在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生力军作用。
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陈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