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9728-VIP)官网-Make It Possible



中国蘑菇进入一带一路市场

发布时间:2019-12-06

图片关键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沿线各国间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合作空间越来越大。我国食用菌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该如何借助“一带一路”红利,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蘑菇节上,与会专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推动食用菌消费国际化
近年来,特别是在各路资本涌入下,中国食用菌行业洗牌速度加快:2012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达到历史高峰,全国共有788家,随后逐年递减。据统计,2017年这一数字已减少至529家。由此来看,在国内食用菌市场几近饱和的状态下,借助“一带一路”市场的红利推动“一带一路一菇”的发展或将能为整个食用菌行业带来一片新的生机。

正如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所说,食用菌企业不只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更需要深思在推动产品“走出去”的同时逐渐推动产业“走出去”,即建立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海外一体化发展模式。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郭倩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受市场拉动,在当前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形势下,不断走向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海外市场不失为一条出路。不容忽视的是,海外市场的食用菌主要消费群体仍然是以华人为主,因此,海外的食用菌消费总量与华人的数量和中餐馆的数量密切相关。

“这就要求食用菌企业在扩大包括‘一带一路’市场在内的海外市场时,要去研究如何把食用菌消费与当地餐饮相结合。”郭倩说,尤其是我国食用菌的多品种发展,要应对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海外单品种市场,这对技术储备有很高的要求。“这也向我们传递出企业需要加强这一方面人才培养的信号。”

此外,郭倩提醒“走出去”的食用菌企业,一定要认真研究属地国的环保、劳工、设备、建筑用地、水电等法律法规,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澳大利亚市场,木腐菌是否对森林产生伤害、产生寄生作用等,都需要做前期的研究工作,也需要国际间的合作。”

加强产业链技术研发
近十多年来,我国食用菌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度已大幅提高,但食用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依然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

郭倩表示,食用菌产业由科技推动,不过目前国内的食用菌科研机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尤其是科研单位的科研方向与食用菌产业需求方向如同平行线,缺乏交叉点和结合点,这是由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考核指标与企业需求完全不同所造成的。

“还需要深思的是,我国食用菌设备生产企业与栽培技术结合都不够。”郭倩说,其主要体现在设备生产企业不懂食用菌栽培技术,尤其是与制冷相关的设备生产企业对食用菌环境控制原理缺乏认知,这也是造成食用菌生产企业常走弯路的重要原因。

连云港国鑫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寿海在会上也表示,单靠设备“走出去”却不懂得如何种菇,这样并不能走远。“要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此外,郭倩说,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咨询机构,当前大都依赖国外的技术专家以及业内有实践经验的栽培技术人员。同时,部分食用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基本的技术知识,尤其是综合全面的技术知识。“总体来看,我国食用菌企业还要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方面下功夫,只用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Awesome Image
0513-85960100
0513-85327666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
开发区中央路 68—A号
alphay@alphay.com
chenhui@alphay.com
FOLLOW US:

版权所有 2021 太阳成集团tyc9728  苏ICP备10215476号

本网站所有产品的创意策划及内容的审核发布均由江苏星天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本网站产品图片或内容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物为准。

网站首页
产品介绍
综合新闻
灵芝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