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
名称:银耳
拉丁名:Tremella fuciformis
种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异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
别名:白木耳、雪耳、银耳子。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胶质,直径3~15cm,纯白色至乳白色,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至十余片瓣片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干后收缩,角质,硬而脆,白色或米黄色。子实层生瓣片表面。担子纵分隔,近球形或卵圆形,10~12×9~10μm。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6~8.5×4~7μm。春夏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分布:生于栎树及其他阔叶树腐木上。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陕西、台湾等地。现多人工栽培。
成分:银耳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食药用菌,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中国久负盛名的滋补品和筵席珍品。银耳多糖是银耳的主要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银耳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味良药。据《中国药物大辞典》记载,有“强精补肾、强肺、生津止渴、降火、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壮身体、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银耳多糖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清除自由基【2】、降血脂【3】、抗肿瘤【4】、抗辐射【4】等作用。
【1】 敬明武,张佳柯等。银耳免疫调节功能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18(1):94-94
【2】 颜军,徐光域等。银耳粗多糖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食品科学, 2005, 26(9):169-172
【3】 申建和,陈琼华。木耳多糖、银耳多糖和银耳孢子多糖的降血脂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6):344-7
【4】 郑仕中。银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3,28(5):264-267